上市公司舆情周报丨海普瑞子公司遭电诈 金龙羽累涨近54%后实控人配偶拟减持
来源:证券时报网2024-01-19 15:52

本周,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2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60582亿元,比上年增长5.2%;国家统计局表示,支撑消费持续回升的有利条件比较多,消费仍然会保持较好的增长。最新出炉的外贸成绩单显示,202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41.7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2%。中央金融工委向金融部门、主要银保机构等发文:严格遵守廉洁自律要求。18张监管罚单剑指券商投行业务,“业绩变脸”等问题被高度关注。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数据,近一周(1月13日—1月19日)舆情热度靠前的前五大上市公司事件是:

QQ截图20240119151118.png

数据来源:誉云大数据系统

海普瑞子公司遭电信诈骗9000万引热议

2024年1月14日,海普瑞(002399.SZ)公告表示,其全资子公司Techdow Pharma Italy S.R.L.(简称“天道意大利”)近期遭遇犯罪团伙电信诈骗,涉案金额约1170余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9180万元)。公司已第一时间向当地警方报案,警方已立案并开展案件调查办理工作。

1月15日,深圳证监局就相关事宜对海普瑞下发监管关注函,指出该事件反映出公司货币资金内部管控存在问题。与此同时,深圳证监局对公司提出三点要求,包括应采取一切必要法律手段追回有关资金,切实维护公司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应成立专项工作组,必要时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该事件进行全面调查,审慎评估事件实质、影响,对子公司特别是海外子公司相关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全面梳理,对发现的问题认真整改,明确责任追究,并将经董事会审议的调查报告及相关支持性证据报送深圳证监局;应依法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确保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1月15日,海普瑞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深圳证监局监管关注函。1月15日晚间,海普瑞邮件回复媒体称:“犯罪集团经过长时间的周密布局,以电信诈骗的形式实施诈骗行为。目前,公司正在全力协助警方侦办案件,争取最大限度避免损失。具体细节根据警方侦破案件需求,目前无法对外透露,以免影响案件侦破。”

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的监测数据,自1月14日海普瑞披露相关公告后,随着主流财经媒体对事件的关注并报道,舆情声量开始迅速攀升。随着监管关注函的下发,事件于1月15日到达声量峰值,随后16日开始,相关舆情声量逐步下降。周期内共监测到海普瑞的相关舆情声量9229篇。

image.png 

媒体观点:

在本次事件中,相关舆情主要围绕“案件本身”展开,包括案件发生经过、对公司的影响后果、公司内控管理以及披露是否有瑕疵、公司因此收到监管关注函等方面。在舆情的演化过程中,还衍生出媒体深挖公司及子公司基本面及过往敏感点、过往同类型遭遇诈骗的上市公司案例盘点、关于上市公司如何防止诈骗的讨论、电信诈骗大环境等话题。

(一)主流财经媒体第一时间聚焦案件的发生经过

此次事件中,关于案件的发生经过是事发之初公众最关心的内容。随着新闻媒体尤其是每日经济新闻、界面新闻、财联社、证券时报、第一财经等主流财经媒体对案件的跟踪报道,事件关注度迅速攀升。

(二)舆论延伸关注案件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除案件发生经过外,案件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公司内控管理以及披露是否有瑕疵等方面受到广泛关注。

涉诈金额将对海普瑞财务状况造成严重打击:

《财联社》:海普瑞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前三季度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0.07亿元、-7.57亿元和-2.34亿元,连续净流出,若是上述被诈骗款项无法追回,恐令公司“雪上加霜”。

《蓝鲸财经》:2023年,海普瑞的业绩对比2022年有明显下滑,本次近亿元的损失更是让海普瑞2023年前三季度的努力都付诸东流。

引发对海普瑞风控管理方面的质疑:

《时代财经》:上述问题暴露了该上市公司可能存在两大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制度设计层面上,该公司的内部管理制度可能存在严重漏洞,内部控制制度可能存在重大缺陷;二是如果在制度设计层面没有问题,则说明该公司在执行相关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时一定存在执行不严、形式主义或领导凌驾于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之上等严重问题。

《财联社》:2019年12月,海普瑞赴港上市前,监管部门对海普瑞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公司存在海外公司股权投资相关会计核算不规范、关联交易定价内部控制及相关信息披露不到位、个别重大事项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不到位三项问题。这或也反映公司此前就存在过财务、内控等方面的问题。

质疑海普瑞公告信息披露是否存在重大疏漏:

《观察者网》:本次公告中,除了被骗金额较大外,在信息披露层面也存在多处疑点。在公告中海普瑞没有提及任何案件细节,只提及“近期遭遇犯罪团伙电信诈骗”及“第一时间向当地警方报案”字眼,并未提及被诈骗和报案的具体时间,也没有说明董事会是何时获悉该事项,引发了市场的质疑。作为参考对象,其他上市公司涉及相关事项时,往往在事发或报案当天晚间就会第一时间公告。

更让人疑惑的是,本次海普瑞的公告中还提及“或对2023年度财务报表造成潜在影响”。一般而言,假如该诈骗发生在2024年,那么即便最终遭遇了损失,也不会影响已经结束的2023年业绩报表,本次海普瑞采用了这样的表述,或变相证明了该案件可能发生在2023年。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22条,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对重大事件的发生、进展产生较大影响的,应当及时将其知悉的有关情况书面告知上市公司,并配合上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而海普瑞本次事件已经触发了22条中的第十款:上市公司预计经营业绩发生亏损或者发生大幅变动。

因此若本次诈骗事件真的发生在2023年,如果海普瑞管理层在半个月后才知晓此事,那么公司治理显然出现了极大问题,而假如公司管理层已经第一时间获悉此事,而海普瑞将这个应该及时报告的事情拖延了至少半个月,则代表其违反了上市公司的信披规定。

(三)针对公司层面的次生舆情不断产生

随着事件的发展,多家媒体开始进一步对海普瑞近年经营情况、业务范围、子公司背景以及公司过往敏感点进行挖掘,主要指出海普瑞“上市第二年后业绩大变脸”“多年以来的业绩难有起色”“海普瑞CDMO业务的业绩也出现大幅度下滑,这主要源于其没有持续性的业务”“对外投资遭遇滑铁卢”“投资性现金流多年净流出”等问题。

(四)舆论延伸盘点电信诈骗案件引发的同类上市公司案例

受前期缅甸电诈相关事件的影响,近期公众对电信诈骗犯罪这类话题关注度较高,随着事件的发展,舆论的关注点由对案件本身及海普瑞的讨论,逐步扩散到对同类上市公司案例的盘点以及上市公司如何防范诈骗的讨论中。

(五)舆论讨论上市公司如何防诈骗,媒体也给出了相应的应对反思

《每日经济新闻》:作为上市公司,应该做好自己的财务管理与风险控制工作,完善流程。这样的情况一旦发生,不仅是企业自身利益受损,股东与投资者也都深受影响。因此,海普瑞应认真开展内部自查和整改工作,加强规范治理和风险管控。同时,也呼吁其他上市公司能够引以为戒,提高警惕,杜绝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21世纪经济报道》:根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规定,企业承担风险防控责任,应当建立反电信网络诈骗内部控制机制和安全责任制度,加强新业务涉诈风险安全评估。

舆评:

此次舆情事件广受市场关注,主要原因有六个方面:第一,受前期缅甸电诈相关事件的影响,近期公众对电信诈骗犯罪这类话题关注度较高,再加上海普瑞遭遇诈骗事件细节未经披露,公众对案件的来龙去脉迫切追问,讨论度较高;第二,遭遇诈骗对上市公司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有媒体指出,曾经卷入电信诈骗的上市公司,至今都仍未彻底抽身。例如斯莱克被骗取的款项汇入诈骗人在乌克兰基辅开设的账户,导致斯莱克与乌克兰当地多方展开了漫长的“拉锯战”。除深陷追讨款项的“泥潭”,因涉诈而反映出公司自身巨大的内控缺陷,从而打击股民的信心,引发股价暴跌也属于常态。据此前案例,海普瑞事件的后续也不容乐观,市场对此事件普遍持悲观态度;第三,从诈骗金额来看,本次海普瑞涉诈金额达9000多万元,或成为A股有史以来金额最大的电诈案,引起监管和媒体的强势聚焦;第四,案件引发市场对海普瑞风控管理方面以及信息披露层面的质疑,如“公告中的近期、第一时间具体是指什么时候”“事件对公司的影响如何评估”“公司的层层流程是如何被电信诈骗突破的”“为何天道意大利从未公开披露过财务信息”“诈骗分子如何能精准定位天道意大利的”“公司如何得知犯罪集团是经过长时间的周密布局”等问题未解;第五,与此同时,高关注度下,媒体深挖公司基本面以及过往敏感点,导致公司案件外的自身舆情关注度也同步上升;第六,由于临近年报预告披露的敏感期,不少投资者对其难以接受。

从当前舆情状况来看,事件相关舆情热度较事件刚发生时已有所下降,但随着后续海普瑞对于监管问询的回复、后续对案件细节的披露等,大概率会成为新的舆情风险点,在此期间一旦海普瑞处理不当则容易引发次生舆情,届时事件相关舆情热度及敏感度预计仍有反复。此外,由于本次海普瑞涉诈金额达9000多万元,或成为A股有史以来金额最大的电诈案,在严监管的趋势下,如此巨大金额的事件或会引发舆论对上市公司监管层面的集中关注。

高盟新材董事长因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被采取强制措施

1月16日晚,东材科技(601208.SH)公告称,董事会于当日(16日)收到公司董事曹学家属的通知,曹学因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

针对曹学被采取强制措施对公司的影响,东材科技称,曹学在公司除担任公司董事、部分子公司董事职务外,未担任其他职务,亦不参与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在东材科技任董事,2022年5月至今,曹学还担任另一家A股上市公司高盟新材(300200.SZ)的董事长。

1月17日早间,高盟新材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4年1月16日收到公司总经理陈登雨先生的通知,因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公司董事长曹学先生被公安机关立案调查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因涉嫌侵犯商业秘密案侦查所需,公安机关决定对陈登雨先生、公司副总经理赫长生先生取保候审。目前尚待公安机关进一步调查。

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的监测数据,相关话题的舆情声量峰值主要出现在1月17日。

image.png 

媒体观点:

《证券日报》: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王智斌律师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侵犯商业秘密多和知识产权保护、不正当竞争、商业纠纷等行为相关,而在司法实践中,由于企业高管、核心技术员工的工作变动而引发的此类案件时有发生。”王智斌进一步解释,企业是否会受到高管涉嫌违法犯罪行为的影响,关键要看所涉及的案件和上市公司业务的关联度。虽然公司公告未披露更多细节,不过,建议公司内部先自查,并进一步向投资者说明公司是否会受到实质性影响。

《每日经济新闻》:高盟新材与东材科技关系匪浅。首先,两家公司均由同一实际控制人熊海涛控制,为关联方。东材科技第一大股东高金技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金集团)与第三大股东高金富恒集团有限公司均由熊海涛控制。高金集团也是高盟新材的第一大股东。其次,两家公司存在关联交易。仅以2022年来看,东材科技向高盟新材接受劳务,金额为151.29万元,向高盟新材子公司南通高盟新材料有限公司采购材料,金额为245.7万元。另外,东材科技还向高盟新材销售其他商品及提供培训服务。

《界面新闻》:有意思的是,1月16日晚间,东材科技反而比高盟新材更早发布了曹学被采取强制措施的消息。不过,两家公司公告信息却有所不同,东材科技表示,曹学为公司的现任董事,在公司除担任公司董事、部分子公司董事职务外,未担任其他职务,亦不参与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活动。高盟新材方面则表示,目前,(具体情况)尚待公安机关进一步调查。公司日常经营运作正常,公司董事会及管理层将确保公司及各项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就三名高管人员涉及侵犯商业秘密是否与上市公司有关,1月17日,公司董秘办人员回应,“目前我们没有收到进一步通知,对具体案情并不清楚。”

金龙羽累涨近54%后董事长配偶计划拟减持套现,公司股价一字跌停

1月16日晚间,金龙羽(002882.SZ)披露公告,股东吴玉花计划在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和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298.7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比例的3%。以金龙羽当日收盘价22.58元/股的股价估算,如足额减持吴玉花将取得超2.9亿元的现金。

公告中介绍,吴玉花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郑有水的一致行动人,与此同时,吴玉花还是郑有水的配偶。目前,吴玉花在金龙羽的持股数量为2500万股股份,持股比例为5.78%。吴玉花表示,其本次减持的原因是出于个人资金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刚刚开始两周,金龙羽已经是市场关注度最高的名字之一。1月初以来,金龙羽乘着固态电池炒作热度,股价直线上涨,1月5至16日的8个交易日内,累计上涨逾50%,并创下历史最高。

1月17日,金龙羽以跌停板开盘。截至当日收盘,金龙羽依然牢牢锁死跌停板,报收20.32元/股,跌10.01%。

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的监测数据,舆情热词方面,包括减持、套现、涨停、跌停等相关关键词热度排序靠前。不少媒体指出,过去两至三年的时间里,每当股价随着市场热点大涨后,金龙羽实控人家族都会套现,且有部分股东已经在2023年完成了清仓式减持,还有媒体认为“在当前这个时间点,关键股东披露减持公告,是否意味着对金龙羽未来发展并不看好?”

image.png 

媒体观点:

《证券时报e公司》:事实上,在本次金龙羽股价异动以来,就一直有对公司历史熟悉的股民担心公司出现重要股东的减持计划。在接近一年前,金龙羽就曾经在一轮股价异动之后出现了高管的减持计划。2023年2月1日至14日,金龙羽在10个交易日里累计大涨近八成,在2月9日金龙羽发布公告称,董事、副总经理夏斓、副总经理冯波分别拟减持公司5.62万股、7.5万股。在2月10日,金龙羽又宣布持股5%以上的股东减持股份超过1%,且权益变动时间包含股价异动期。彼时,金龙羽的股价异动以及股东减持还曾引起深交所关注,深交所要求金龙羽核查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直系亲属是否存在买卖公司股票的行为,是否存在涉嫌内幕交易的情形。在回函中,金龙羽对上述问题予以明确否认,并指出相关股东的减持行为与此前披露的减持计划一致。

《财联社》:实际上,金龙羽主动打上“固态电池”标签,在拉高股价后股东减持套现的操作“似曾相识”。2023年2月1日至14日,金龙羽在10个交易日里股价累计大涨75%。面对股价异动,除了因“疑似碰瓷固态电池概念”引起监管的关注,深交所同时要求金龙羽“请核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直系亲属是否存在买卖公司股票的行为,是否存在涉嫌内幕交易的情形。”

《时代周报》:在当前这个时间点,关键股东披露减持公告,是否意味着对金龙羽未来发展并不看好?赛泊资本创始人马赛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说,“对上市公司股价来说,肯定是晴天霹雳。看看去年上半年三六零(601360.SH)和昆仑万维(300418.SZ),三六零已经膝盖斩,昆仑也是腰斩,所以无论后面大市如何,中期还是规避这些离婚减持或者实控人一致行人的减持公司。”

舆评:

减持是资本市场常见之举,但合法合规的减持并不意味着不会导致声誉风险事件的发生。尽管金龙羽在公告中特意说明了此次减持计划的合规性,但市场上仍然充斥着靠“蹭热点”拉升股价的质疑声音。减持公告一出,就有股民在股吧中表达了愤慨:“拉高减持套现,吃相太难看了”。公司多次在股价大涨后减持,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管理层对公司前景的态度,如果企业高管或实控人看好企业的长远发展,则更应做好预期管理工作,不仅要在减持前为可能出现的舆情争议做准备,同时在事后应积极与市场交流,回应舆论关切,传递公司发展预期。当市场对公司的质疑伴随着股价下跌,最后受伤的往往是公司和小股东。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

校对:杨立林

责任编辑: 孙孝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