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量化私募来说,2023年是不平静的一年。他们一度被贴上“砸盘元凶”、“助涨杀跌”、“割韭菜”等标签,深陷舆论漩涡之中。
作为私募人,杨浪见证了量化私募去年遭受的种种非议和传闻。提及“量化砸盘”,他很激动地表示是“背锅”。在他看来,目前投资者对真正的量化私募了解较少,有时容易被玩弄数据的“假量化”误导,再加上市场的风言风语,情绪很容易被带偏。同时,他还呼吁量化相关概念需要有明确的界定。
有受访者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量化私募“砸盘”的说法站不住脚;也有受访者认为,不排除可能性,但有一些程序化交易的用户也标榜为量化交易者。
监管部门在去年9月出台加强程序化交易监管的系列举措,在受访者看来,这将提升量化行业的整体监管透明度,还能打击“假量化”和利用程序化交易进行的违法违规行为。
质疑声四起
回顾去年行情,量化投资颇受争议。去年8月28日,沪指高开低走,低于市场对政策利好的预期,而之后一个交易日,沪指却又低开高走。短短两个交易日,市场表现有巨大反差。
彼时,市场有言论指出是“量化砸盘”、“量化收割韭菜”,多家量化私募机构则公开发声反驳称“有误解”。杨浪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太多人不了解量化,甚至不懂得分辨真假量化。
杨浪明显感受到了外界给予的压力,但他相信真正的量化投资不会“砸盘”。“大部分量化产品都是分散化投资,持股数量达到上千只,也不太可能当天同时卖出同一只股票砸盘,对单只个股市值影响并不大。”杨浪强调,量化产品都有严格的风险控制,一般限定每只股票仓位在0.5%至1%。
黑翼资产相关人士也不认可“砸盘”一说,“从策略原理来看,量化私募的主流产品是指数增强、量化多头和市场中性产品,大部分产品的股票仓位都是接近满仓。量化基金除非有赎回,否则不会主动进行减仓操作,每当卖出多少也会买入多少,所以量化不会对市场造成抛压或成为砸盘主力军,反而是A股市场比较坚定的长期多头力量和托底力量。”
与上述观点一致,大岩资本相关人士表示,所谓“量化砸盘”的说法完全不成立,即便有些高频量化管理人单日换手率较高,且是同时买卖,但由于量化产品持股非常分散,很难在个股上进行所谓的“砸盘”动作。
“市场对量化的谬论大部分源于不了解量化投资的二级市场参与者,恰恰相反,量化产品通过程序化交易,捕捉市场套利机会,为市场提供了更好的流动性。”大岩资本表示。
对于投资者一亏钱,就找量化“背锅”的原因,杨浪猜测,或许是有人刻意往这方面引导,“由于量化模型并不公开也不透明,使得大部分人不知道量化私募到底在做什么。”
不过,泰石投资董事总经理韩玮认为,不能排除有量化“扰乱市场”的可能性,“量化交易和程序化交易虽然不是完全等同,但是二者有非常大的重叠部分。一方面,绝大多数量化交易都需要用到程序化交易;另一方面,程序化交易的用户绝大多数又标榜为量化交易者。”
警惕“假量化”
需要指出的是,使用程序化交易的机构并不一定是量化私募。
明汯投资去年曾公开对媒体表示,量化投资也未必完全采用程序化交易实现。因为不论是主观投资还是量化投资,也不论是机构投资者或个人投资者,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去评估和使用程序化交易这一工具。
一些机构也会玩数据“游戏”在宣传上伪装成量化投资,杨浪认为,投资者应试着区分程序化投资和量化投资,否则很容易被“假量化”误导,“国内市场有很多假量化,只是利用机器手段下单,加了几台电脑分析数据,就标榜为‘量化’”。
杨浪坦言,量化投资跟程序化投资确有关联,但二者本质不同,程序化投资更多是利用电脑机器给出下单指令做交易,并且包含主观上对该手段的使用。而量化投资只是利用了程序化投资手段,它本身是一种策略,“我觉得现在市场对量化投资和程序化投资的概念界定有点模糊,二者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界定。”
“我们不认可纯粹的量化交易。市场上很多所谓量化交易本质都是有意或无意的欺骗。”韩玮强调,量化交易只是一种手段,不能脱离底层投资逻辑和策略。
程序化交易在去年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去年9月1日,中国证监会指导证券交易所出台加强程序化交易监管系列举措,证监会认为,程序化交易在提升交易效率、增强市场流动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在特定市场环境下存在加大市场波动的风险,有必要因势利导促进其规范发展。
按照监管要求,对程序化交易实施报告管理制度。上交所、深交所和北交所三大交易所此前均表示,未经报告的投资者不得进行程序化交易。去年10月9日前已开展的程序化交易被要求在去年12月29日之前完成报告工作,未完成将面临处罚。
在黑翼资产看来,上述举措的出台相当于程序化交易被纳入合理合法的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将推进程序化交易的规范化,提升量化行业的整体监管透明度,还能打击“假量化”和利用程序化交易进行的违法违规行为,有助于促进量化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大岩资本认为,此次举措旨在对量化交易加强监管,并非禁止高频交易,“监管的介入,为市场提供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是有利于行业发展的,但是绝无可能取缔量化投资。”
与主观之争
市场上关于量化私募与主观私募的争论声音也越来越多。
某主观多头私募创始人曾在去年连续发声表示“量化是割韭菜的工具”。还有一家私募基金经理认为,去年上半年行情短期反复轮动,疑似是量化资金在背后助推。
量化虽在去年不断遭遇“讨伐”,但从业绩表现来看,大部分量化私募跑赢了主观多头私募。私募排排网组合大师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85家有业绩记录的百亿私募2023年整体收益率为-0.45%,其中47家百亿私募实现正收益,占比为55.29%。细分来看,百亿量化私募整体表现明显优于百亿主观私募,截至2023年底,百亿量化私募共有32家,全年平均收益为6.14%,32家量化私募全部实现正收益,远高于主观私募-5.21%的平均收益率水平。
看到去年业绩,杨浪表示并不惊讶,因为量化私募大概已经有三四年的平均业绩超过主观多头。“目前A股市场有一些做主观策略的游资,会利用信息优势来获取更多收益。但随着市场持续完善,从中位数的表现来看,量化投资会有业绩优势。”杨浪表示,从国外成熟的市场表现来看,量化投资已有大发展趋势。
在杨浪看来,量化与主观投资业绩分化,主要是投资方法不同所致。他表示,主观投资的策略多是演绎法,这取决于投资者的主观判断,比如有些基金经理会去赌某个赛道的未来,但可能这个赛道还没有成熟产品兑现。
不论是一级还是二级市场,从来都不缺利用讲故事的手段来吸引资金的案例,杨浪认为,这样选股会有人为因素,但真正的量化投资会代替主观的判断,它是基于对海量的金融数据进行分析,进而提取有效信息、组建策略模型,由模型运算的客观结果对全市场个股进行收益预测,选取模型预期收益相对较高的一篮子股票进行分散化投资决策的过程。
简而言之,量化投资利用分散化选股的方式“赢在胜率上”,但目前国内资本市场历史数据还有待丰富。
相比主观投资,量化投资并不简单。某投资人士表示,在A股里选公司要考虑很多因素,量化的因子不一定一直适应市场,可能只适应某个阶段。杨浪说,其实人也很重要,虽然人脑无法做更深度的归纳演进,但目前因子的发掘、模型的建立还需要人参与。
量化也并非完美,在韩玮看来,“量化交易如果作为具有坚实底层逻辑的投资策略的一种延伸工具本身没有问题。即便在全球市场上,很多量化交易底层策略都是基于机械物理的范式,而不是演化范式,最终选择的策略大多数是基于幸存者偏差获得,这些策略的业绩表现具有很大的随机性。”
缺乏界定标准
近几年来,不断有新的量化产品在公募和私募领域涌现,但普通投资者对此始终很陌生,“模型”“因子”等专业名词让人直呼看不懂。
“量化投资确实有一定专业水平。”杨浪认为普通投资者接触需要一定门槛,首先要了解量化投资的专业性、投资逻辑以及如何获取收益。
谈及神秘的因子,他认为,这是量化投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子的挖掘和迭代更考验管理者的投研水平,“它是基于大量数据分析之后得出来的,专业表述应该是股票市场里归纳出来的某一类特征,可以理解为数据特征,但量化领域取了个专业名字叫‘因子’。”
因子的挖掘目前也有突破,“对于C端用户而言可能没什么感觉,但早在三四年前机器学习就已经在量化投资领域开始大规模应用。以前因子的挖掘是线性过程,但ChatGPT的出现给算力带来了大规模突破,现在因子挖掘的逻辑性变得更加复杂,会呈现网状或者多层次的迭代。”杨浪说。
据大岩资本介绍,公司当下的量化投资大量地使用了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等模型类的算法和因子,这些因子使用的数据运算量更大,但不具备金融学方面的可解释性,与之前以基本面为主的投资逻辑相关性更低。为了让投资更加均衡,该公司表示,均衡配置了基本面和量价类因子,以此来适应各类市场情况。
杨浪意识到,量化投资在国内发展太迅猛,而因子目前还缺乏界定标准,也正因为基础概念的模糊,导致很多人对量化不太了解,情绪容易被市场的言论左右。但专业投资者也在忌惮量化,杨浪觉得“量化投资的迅猛发展可能让一部分主观策略感受到了压力”。
信心与希望
由于量化私募在去年深陷舆论漩涡,杨浪在接受采访时也十分谨慎,他不希望量化私募被抹黑,但同时也不想给同行招惹麻烦。
“很多量化投资从业人员都是理工科背景,偏向于程序员,‘码农’相对不太爱对外交流,喜欢闷头分析数据,宏观分析只是占一小部分考量维度。”杨浪说。
谈及对行业未来的发展看法,杨浪觉得依旧会非常艰难,但内心仍充满信心和希望。
“困难在于资本市场的震荡、行业的高度竞争以及国内对量化行业的不甚了解以及错误解读,导致行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投资价值受到短暂影响;信心和希望在于对标发达国家成熟资本市场,国内量化行业尚处于上升周期,行业发展有着较大的空间,同时行业马太效应正在积聚,市场格局和竞争都充满变化、孕育着希望。”杨浪表示,正是因为量化投教科普未完全普及,叠加大环境和市场的偏见,目前各家公司都有一些压力。
“随着券商陆续开发和提供给普通投资者‘算法交易终端’,量化交易将逐步惠及所有投资者。”大岩资本对未来颇感乐观。
展望未来,杨浪依旧对权益市场充满期待,“新一年可能出现好转,一是因为市场悲观预期已经充分释放,当前A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长周期布局时机已出现;二是因为预计宏观政策和经济环境对股市影响偏正面。”
黑翼资产表示,当前市场虽然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但A股市场已经处于底部区域,对于投资者而言,可以重点关注量化多头、指数增强等股票策略,“当前基差不断收敛,更是布局中性策略的好时点”。
灵均投资首席投资官马志宇曾公开表示,中国市场的量化投资发展受益于国内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前沿技术的应用以及监管政策的健全完善,同时也为市场带来了积极的作用。“量化投资对市场可以发挥一定程度的‘稳定器’作用,因为股票类型的投资策略基本都是满仓运营,市场暴涨暴跌行情下,自身仓位稳定性非常好,对市场有正向价值引导。”
(应采访对象要求,杨浪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