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何爱上了“景漂”?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2024-01-10 14:40

中国之声大型记录报道《民生样本 年度记录》,精心选择10个地点,从不同角度呈现生活里的日新月异。今天(10日)来到江西景德镇。

2000多年的冶陶史成就了“千年瓷都”景德镇。随着文旅消费新时代的到来,这里成了年轻人向往的网红打卡地,并吸引了众多热爱陶艺的“景漂”到此传承陶瓷传统技艺,探索陶瓷文化创新融合之路。传统技艺与时尚潮流融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01

夜幕降临,位于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的创意集市上,瓷杯、瓷饰、瓷摆件琳琅满目,几百个陶瓷摊位间人头攒动。“90后”摊主袁野正向客人热情地介绍他售卖的陶瓷作品。

△陶溪川创意集市里的摊位(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管昕 摄)

袁野是江苏徐州人,和女友毛昱霏刚走出大学校园没多久。毕业后几经权衡,放弃出国留学,放弃回家乡考公,他们选择留在景德镇坚持陶瓷艺术创作,把陶溪川创意集市作为事业奋斗的起点。

毛昱霏负责设计和生产,袁野主要负责销售。上个月,他们卖出了100多件陶瓷作品。他告诉记者:“刚开始做东西不自信,第一天摆摊时被人包摊了,有位客人买走了我们摊上所有东西,那时候信心就出来了。”

△游客在陶溪川创意集市的一个摊位前驻足(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管昕 摄)

每月出摊4次,出摊时间为每周五下午4点半到晚上10点。袁野说,最近他们的陶瓷作品有些供不应求。“陶溪川让我们在这个平台结识到客户,给我们带来线上收益,主要就是线上客户拿货。我们一直在赶货,赶不过来。”

他俩在景德镇陶瓷大学湘湖校区附近租了民房作为创业工作室,月租1000多元,创意集市的摊位费扣除相关补贴,只需每月支付400多元。他们还请了两个同学来帮忙。

开局看似不错,但毛昱霏的父母并不支持。毛昱霏说:“家里想让我出国,我没什么兴趣。在父母眼里,觉得我们在闹着玩。我跟我妈讲我第一个月的收入后,她震惊了,她说你能挣这么多?2万多元,将近3万元,她非常惊讶。我们的父母如大多数人一样,并不了解陶瓷。”

△陶溪川创意集市摊主毛昱菲(受访者供图)

正式开起了个人工作室,毛昱霏更深切地体会到,尽管他们是科班出身,但对陶瓷的传统技艺,还有很多东西要学。最近,毛昱霏每天都工作超过12个小时,她希望打磨好每一件作品。“累是挺累的,但是我挺开心的。可能一个程序走下来得一周的时间,比如拉坯、修坯、素烧,之后还得湿水、上釉、擦底,最后送烧,所以也挺费劲的。”

毛昱霏正要对烧制好的半成品进行复工。“刚开窑发现我们的落款烧不出来颜色,落款很模糊,所以我现在把底全擦了,落款重新写,全部复工。我觉得陶瓷有意思的地方就在这儿,会发生一些不能完全预测到的情况。”

袁野和毛昱霏正谋划着如何把工作室做大做强,生产出更多高质量的精美陶艺。毛昱霏表示:“我是有市场的,但是我没有量。我很想组建我的团队。”

他们的创业故事,只是当下众多“景漂”的缩影。在景德镇,很多事业小有所成的陶艺人,都是从陶瓷集市摆摊开始的。

02

苏州姑娘任一心2017年来到景德镇学习传统的青花纹饰描绘技法,本打算短期学习几个月就回苏州,没想到竟在景德镇留了下来。她的创业之路,也是从在陶溪川创意集市上摆摊开始的。

任一心说:“那个时候陶溪川刚刚开园,就申请集市的摊位,2个小时不到,就被买掉了7个盘子,都是在300元左右。第二次就碰到了当时陶溪川在选第一批邑客先锋,加上考察沟通,最后选出来了三个人,我在其中。当时是在陶溪川邑空间里,会给一个免费铺位,每天能营业,每个月的收入能有1万多。”

任一心在景德镇边学习边创业,见到了很多陶瓷大师和匠人,深感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但她也发现,传统的陶瓷文化需要更年轻的表达。

“2018年经常去作坊,去看那些传统匠人,去看他们画画,他们都很厉害,那些老匠人把那么大一个瓶子抱在腿上,那样滚着我觉得很震撼,当时也觉得传播的局限。传统的陶瓷能不能去做一些跨界联合,让年轻人喜欢。”

△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里的非遗匠人(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管昕 摄)

如今,任一心已在景德镇有了3个工作室,集聚了20多人的创业团队。在学习和传承陶瓷传统技艺的同时,她还在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里,创办了以汉服旅拍、苏绣制作、陶瓷文创等多个文旅板块为特色服务的工作室,年收益高的时候接近300万元。

任一心认为,陶瓷文化的融合和创新还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比如陶瓷文化和苏绣的融合。

“文化元素的相通主要体现在纹样、纹饰上,把一些苏绣的纹样画到陶瓷上,或是把传统陶瓷元素跟衣服制作相结合,包括新中式的衣服。另外,陶瓷很适合做伴手礼。现在,我们还没有突破想要的创新,还停留在摸索阶段,但是我们愿意去尝试。”

△景德镇乐天集市(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管昕 摄)

目前,在景德镇形成了陶溪川、陶阳里、陶源谷等多个以陶瓷艺术为特色的文旅聚集区,陶溪川创意集市、乐天集市、陶艺街等多个有趣好玩的市井街区,也成为很多外地游客的打卡地。

陶溪川创意集市负责人于若川表示,区别于传统集市,陶溪川打造的创意集市摊位费较低,但对陶瓷艺术创作有一定要求,要达到周五、周六、周天三天是不一样的人,以此来保证游客的新鲜感。“旺季时一个月申请人数约3000人,我们的筛选通过率只有不到20%。摆摊者要35周岁以下,创新度、外观专利、社交账户粉丝数量等都会作为筛选的参考。”

‍已开园多年的陶溪川文创街区脱胎于国营瓷厂,当地在烟囱、水塔、厂房等工业遗产基础上,建成了一个以陶瓷为特色,融合建筑美学的艺术空间,目前已成为景德镇的文旅地标。

陶溪川文创运营公司总经理刚好对中国之声表示,陶溪川创意集市就是要构建一个鼓励更多年轻人参与陶瓷文化创新的“生态”空间。“我们要围绕着年轻的艺术家、设计师和手艺人来打造这个街区,所以业态的规划也是围绕着这群人,因为有这么多的主营业务、业态和人在,所以才能够构成一个大的文创生态和氛围。”

△人头攒动的陶溪川创意集市(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管昕 摄)

记者观察

在景德镇采访的几天里,我见到很多来这里追求梦想的“景漂”。与大多数小城人口流出现状相反,景德镇的人口呈净流入趋势。留在这里的大多是年轻人,是什么吸引他们选择景德镇?很多“景漂”的回答是,这里有完备的陶瓷产业链和浓厚的艺术氛围,以及刚刚好的生活节奏。传统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因为有这些年轻人,也有了更多的可能。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