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3年的最后一天,回顾这一年的期货市场,风云变幻。2023年,我们见证了国内金价的持续创下历史新高;碳酸锂的连续跌停;年末集运(欧线)期货的突然爆发......多个品种经历了波澜壮阔的行情。
这一年,期货市场品种注册制全面落地,品种创新加速推进;期货公司的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稳步增强;《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出炉,提升了期货市场运行质量。
与此同时,期货市场的规模稳步扩大,品种体系不断丰富。作为行业观察者,券商中国记者特此盘点2023年度的期货业,记录行业的发展和变革。
期货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2023年,期货市场成交规模稳定增长。2023年1-11月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78.10亿手,累计成交额为520.4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89%和6.89%,其中金融期货、期权的交易量增长最为显著。
我国商品期货市场成交量在全球总量中占比超过七成,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期货价格定价影响力不断增强。今年8月初,我国期货市场总资金一度突破1.8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期货业的发展迈上新台阶。
南华期货董事长罗旭峰表示,2023年,我国期货行业有很多积极的变化,正在逐步适应我国作为全球贸易大国体量以及风险管理需求,期货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也在进一步提升。
此外,场外衍生品业务发展迅猛,仅1-10月份场外衍生品业务年末持仓名义本金规模就已突破4300亿元,较2022年年末上涨1121亿元,显示我国衍生品市场的功能发挥和影响力在持续提升。“在当前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下来之不易,显示期货市场的发展韧性和内在发展动能稳步提升。”金瑞期货总经理侯心强说。
回顾2023年的期货行业发展,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认为,以期货和衍生品法正式实施为契机,我国期货市场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体上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为推进自身高质量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大局奠定有力基础。
多个品种上演史诗级剧情
回顾2023年,商品期货市场波动加大,多个品种上演了史诗级剧情。
受年初美国银行业危机以及巴以局势的发酵,黄金成为金融市场中最耀眼的明星。其中,国内金价的持续创历史新高,沪金从年初的411元/克左右,一路涨至目前485元/克,年内涨幅高达18%;国际金价亦创下历史新高,突破2100美元/盎司大关,最高触及2152.3美元/盎司,年内涨幅15%,上演了一轮波澜壮阔的黄金大牛市。
作为动力电池产业的核心原料,新上市的碳酸锂期货是市场中最受关注的品种之一。在供给过剩的大背景下,碳酸锂自上市以来一路下跌,从最高24万元一路跌至最低8.5万元,尤其是11月底和12月初,上演了连续跌停又连续涨停的行情,成交量和持仓量大幅攀升,交易所连续出手,发布监管措施降温。今年以来,碳酸锂期货跌幅高达57%,成为国内期货市场最“熊”的品种。
由于突发的红海局势,集运指数(欧线)期货连续涨停,成为年末期货市场最火爆的品种。自红海危机的发酵以来,全球海运价格一周内飙升了三四倍,不少船运公司避开红海,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则从不到900点一路飙升至1700点,年内涨幅高达123%,成为商品市场表现最“牛”的品种。
此外,沪镍经历了一路下跌行情,从年初的23万元跌至目前的13万元,价格接近腰斩;纯碱一度成为市场最活跃的品种,上演了起伏不断的过山车行情,最终全年下跌超20%;红枣、丁二烯橡胶、氧化铝,年度涨幅均超过20%,是涨幅表现最好的几个品种。
品种创新加速推进
自2022年8月《期货和衍生品法》正式施行,期货品种上市实施注册制,新品种上市时间和流程明显缩短,创新脚步大幅加快。2023年,期货市场累计上市期货期权新品种21个,上市节奏明显提速,总品种数量达到131个,覆盖农产品、金属、能源、化工、航运、金融等国民经济主要领域,增强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同时,今年上市的新品种凸显更多的新意。其中,今年7月,广期所上市碳酸锂期货和碳酸锂期权,是全球范围内首个以实物交割的碳酸锂期货品种,服务新能源产业链、护航绿色产业健康发展,是我国争取锂资源国际定价权的重要突破口;
上期所成功推出低硫燃料油期货,助力船供油市场从高硫向低硫转换,践行“双碳”战略;集运指数(欧线)期货是我国首个服务类期货品种,也是首个在商品期货交易所上市的指数类、现金交割的期货品种,因此被誉为“我国期货市场近年来最具创新性的期货品种”。
30年期国债期货、科创50ETF期权等衍生品新品种的上市,为投资者提供更高效的风险管理工具。目前权益类产品上,覆盖了四大类宽基指数,1800只股票;随着30年期国债期货的上市,已经覆盖两年、五年、十年、三十年期的各关键期限的国债,从短端到超长端形成了国债收益率曲线。
品种上市的提速和创新脚步的加快,进一步丰富了市场的品种,建立了更加完备的产品体系,也使得交易、交割等相关环节制度也随之持续优化,为产业上下游提供了更加丰富全面的风险管理工具。
期货CTA策略持续跑赢
站在2023年末,经历资本市场各种起伏后,管理期货CTA策略的配置价值已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知晓,并且期货CTA策略凭借其出色的业绩和与股票市场的低相关性,逐渐成为广泛关注的投资策略之一,也赢得了更多投资者配置信心,但是复杂多变的市场也催生了管理人投资表现的不断分化。
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12月22日,有业绩记录的19831只私募证券产品今年以来平均亏损为1.59%,其中9278只产品取得正收益,占比近47%。其中,今年以来表现最好的是债券策略私募产品,年初至今平均收益率达到8.55%,有超过八成产品实现正收益;其次是期货及衍生品策略私募产品,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2.93%。
毫无疑问,管理期货CTA策略产品成为权益投资市场不多的亮点,而梳理来看,今年一季度抗回撤与三季度趋势捕捉能力成为今年优秀管理人的共同特征。上半年,在股市回暖的背景下,市场多只CTA产品延续着2022年6月以来的回撤。商品市场似乎一段时间之内都看不到什么机会。忍受不住煎熬的投资者开始赎回。但是,下半年机会就来了。伴随商品市场的反弹,CTA策略再度走强,越来越多的产品收复年内跌幅,再创净值新高。
拉长时间看,作为绝对收益类型的策略,CTA策略产品已经连续多年均录得正收益。根据中信建投期货研究发展部首席量化策略研究员彭鲸桥的研究显示,近五年期货及衍生品策略指数表现较好,年化收益约12%,超过同类的债券和股票策略收益。而且通过近两年收益率计算,CTA策略与股票、债券类策略相关性接近0.3。作为分散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CTA策略值得纳入管理池。
行业监管进一步完善
期货市场的高质量发展,起关键作用的是期货交易所制度的健全与否。2023年5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进一步压实了期货交易所的职责,成为2023年期货市场的一件大事。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期货交易所通过不断探索中国特色期货监管制度和业务模式,以持续保障市场平稳运行来促进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等期货市场功能发挥,通过进一步丰富产品体系、优化产品规则吸引更多经营主体参与,提升了期货市场运行质量。
特别是今年各家期货交易所通过优化交割布局、创新交割规则,进一步提升了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今年4月,上期所将15个重点品种的钱货流转时间由连续3个工作日缩短至2个工作日;大商所在东北等产销区增设玉米交割库,引导产业资源集聚;郑商所推出在多个交割库都能使用的期货通用仓单,降低精对苯二甲酸(PTA)等商品跨地区运输的时间和资金成本,再比如红枣期货在全国共设置13个交割仓库,其中新疆10个、河北2个、河南1个等等。
为了规范衍生品交易及相关活动,提高市场透明度,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证监会在2023年3月发布了《衍生品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11月17日发布了第二次征求意见稿。此外,证监会还修订了《期货从业人员管理办法》等,积极保障参与各方的合法权益。
侯心强表示,我国期货行业从“强监管”的监管环境逐渐向“监管+发展”的监管模式改变,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期货公司探索行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资本市场震荡加剧的背景下,期货公司客户权益和资管业务也在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但是期货公司在探索行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更加稳健,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方面也更加扎实。
从国内期货公司情况看,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国期货公司共有150家,净资产为1929.04亿元、净资本为1170.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85%和5.59%。期货公司资本实力不断提升,从2023年期货公司分类评价结果来看,评级为A类及以上的公司达55家,占比37%,与2022年分类评价结果相比,A类及B类公司总量出现增长,C类及D类公司数量有所减少。
从期货公司经营层面看,根据中国期货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全国期货公司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分别为114.80亿元和81.12亿元,同比分别下降7.23%和7.73%。显然,从今年前11个月期货市场整体经营来看,依然呈现“增产不增收”特征。
在市场波动的影响下,截至11月末,全市场客户权益为14190.44亿元,环比略增0.37%,同比减少3.30%。在资产管理业务上,截至2023年10月末,期货经营机构完成备案正常运作的资产管理计划共2167只,净资产规模2799.12亿元。
期货行业支持乡村振兴模式进一步成熟。今年以来,“保险+期货”服务乡村振兴的共识和规范正在不断增强,“保险+期货”这一创新模式也在取得了更多成果。截至今年上半年,共有73家期货公司通过“保险+期货”模式为生猪、玉米、苹果、天然橡胶等18个涉农品种提供了风险管理服务,累计承保货值1346.04亿元,实现赔付44.93亿元;项目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24个县,覆盖农户539万户次。
立足实体并期待拓展新业务
随着一系列监管政策和法规的完善,我国期货市场的创新发展驶入快车道。
展望2024年,侯心强指出,期货行业的发展机会来源于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广度以及服务能力上,期货公司的专业化、特色化和信息化将更加突出。未来期货公司将继续演绎强者恒强的规则,其衍生品综合服务提供商的发展内涵将越来越丰富。
罗旭峰也表示,期货公司更要立足于服务实体,聚焦主责主业,围绕期货市场功能性的有效发挥,进一步支持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2022年8月,《期货和衍生品法》正式实施,将衍生品交易纳入了法律调整范围。
“目前具体实施细则方面还未明确,《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的修订也尚未正式落地,涉及包括场外业务、做市业务回归母公司,期货公司的跨境业务开展等行业重点关注问题。希望2024年,相关业务的实施细则能逐步出台,给期货公司指明新的发展方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罗旭峰说。
侯心强认为,2024年《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有望在征求意见后发布,期货经营范围的拓展,做市业务和场外衍生品业务回归母公司,自营交易、期货保证金融资业务有望开启试点,这都将为期货公司锻造实打实的衍生品交易能力、提供一对一的风险管理服务奠定法律基础,也会加速发挥期货行业在金融生态中独特的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的功能。
责编:杨喻程
校对:廖胜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