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末,中石油集团公司在业务转型上频频出招。
一方面,中石油集团党组研究决定在油气新能源业务、炼化新材料业务推行事业部制改革,12月24日、25日宣布两大业务有关人事的任免决定,为事业部制改革按下启动键。官方称,此举是为贯彻落实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决策部署,加快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多元业务管理需要,推动构建与世界一流企业相适应的管理体制。
近年来,随着中石油集团业务不断发展,特别是新能源新材料新事业的快速发展,业务范围和管理幅度持续增加,对优化业务管控、提升效率效能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石油集团表示,在油气新能源、炼化新材料业务推行事业部制改革,是深化能源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提升能源治理能力水平的务实举措,也是推进集团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优化提升相关业务管理效能和管理水平的有力实践。对于推动集团公司油气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公开信息显示,此次改革建立健全了由业务板块(子集团)、专业公司(事业本部)、事业部共同构成的专业化管理结构,重新优化组合专业公司现有业务职能,有效消减企业规模对管理的影响,使事业本部、各专业事业部都成为责任主体,确保每一路业务都职责清晰、责任到人,实现管理全覆盖。
具体工作中,专业公司(事业本部)为业务专业化发展中心、一体化统筹中心、利润中心;事业部是业务运营管理中心和利润中心,在专业公司统筹下,落实业务运营管理主体责任。
中石油集团表示,通过实施改革,以精细程度更高的专业化管理和内部分线不分家、高度协同的分工协作方式,充分落实业务管理和发展主体责任,加快形成专业化发展和一体化统筹的新优势,有效破解多业务管理难题。
目前,中石油集团油气和新能源分公司、炼化和新材料分公司已编制了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计划和时间节点安排,加强统筹协调、沟通对接、协同推进,确保2024年1月起按照新的组织结构管理运行。
记者从业内人士处确认,上述油气和新能源分公司、炼化和新材料分公司业务与上市公司中国石油(601857)披露的相关业务板块基本对应,上市公司数据可以作为观察上述两家启动事业部制改革的分公司运营情况的窗口。
根据上市公司中国石油2023年三季报,前三季度,油气和新能源分部实现营业收入6477.69亿元,同比下降6.0%,经营利润1326.96亿元,同比下降4.5%。炼油化工和新材料分部实现营业收入9027.56亿元,同比增长2.6%,经营利润278.12亿元,同比增长5.5%。同期,中国石油营收为2.28万亿元,本次涉及事业部改革的两大板块重要性可见一斑。
记者注意到,在中国石油2023年半年报中,对相关业务有更详细的披露。新能源方面,上半年,中国石油积极开拓清洁电力和地热市场,全力推动新疆、青海等千万千瓦级新能源项目落地,新获清洁电力并网指标1258万千瓦,新签地热供暖合同(协议)面积2633万平方米。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吉林油田15万千瓦自消纳绿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塔里木油田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吉林油田50万千瓦级风电项目开工,上半年风光发电量8.5亿千瓦时。全产业链一体化推进碳捕集、利用及封存(CCUS)业务,上半年注入二氧化碳74.9万吨。
而在新材料方面,今年上半年,中国石油按照效益情况统筹优化化工装置负荷,积极推进新材料业务发展,一批新产品成功投产,新材料产量62.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56.0%。
中石油集团此番改革动作颇为连贯,就在宣布启动事业部制改革后一天的12月26日,中石油又召开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研讨会,重点同样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
中石油集团董事长戴厚良指出,集团上下要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一项重大和紧迫的战略任务,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围绕主责主业,集中力量加快布局非常规油气、新能源、新材料、伴生资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深地深海能源等未来产业,努力开辟新领域、塑造新动能、寻找新赛道,充分展现“大国重器”的责任担当。
对于下一步工作,戴厚良强调,要持续转观念,理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现有产业之间的关系,扭住关键、抓住重点,充分利用集团公司一体化优势,加快新能源新材料业务发展,推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针对中石油集团此番业务转型举措,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风光储等代表能源转型的业务都有可能成为中石油尝试的方向,而新材料也主要是围绕新能源系统的需要去展开,并结合中石油自身优势进行尝试。
谈及哪些会成为中石油业务转型的优先方向,林伯强认为CCUS可能是其中之一,这主要是因为CCUS与中石油的采油业务直接相关,可以应用到相关作业流程中;此外,新能源制氢也有可能是率先突破的方向之一。“未来,西北风光基地发出的电力很多都会应用于制氢,并通过管道运输,中石油在这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