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6.4%,与去年四季度持平,高于6.3%的市场预期,PMI、CPI等一些月度指标出现环比改善势头。有迹象显示,我国经济景气正在显露初步企稳势头,市场预期在改善。
月中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9年首季度例会,对经济作出了相对乐观的展望判断,可以成为观察经济形势演进与政策调整变化的一个窗口。
这个判断有比较强烈的对比:市场犹记,2018年末的央行季度例会之后,公报中出现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更加错综复杂”、宏观经济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宏观调控需要“增强忧患意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等严峻字眼,对于持续下行的宏观、微观经济数据,明确指向中国经济面临下滑失速风险。此次会议转而认为我国经济“整体呈现健康发展”,经济增长“保持韧性”,增长动力“加快转换”,金融市场预期改善,结构调整出现了“积极变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逐步提升”,向市场释放出明显的不同信息,反映出决策层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出现了重大变化。
总体来看,在当前阶段,我国经济的主要矛盾依旧体现在景气周期仍处在筑底阶段,市场主体的投资与消费意愿仍待进一步复苏,内生自发的新增长动能仍待培育这几个方面,但经济失速的最严峻局面已大为缓解。在外部形势方面,国际经济金融形势表现在地缘政治博弈动荡、大国与大国组织间的贸易争端并没有消除,发达经济体景气面临边际收缩(世行不久前刚刚调减全球经济2019增长指标,对中国经济有所调升)等等方面。但相对于去年末“面临更加严峻考验”的局面,围绕中美贸易争端以及美联储加息等议题与预期压力,外部环境总体也是朝着边际缓和的方向演进的。
内外部形势的演变给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的后续演进埋下伏笔。笔者认为,当前政策调整可以由“防失速”适度转变为“促复苏”的努力。顺着这一思路,我们对二季度宏观经济政策基调可以作出如下的评判展望:
首先,逆周期调节政策方向不应改变,但将会更多在相机抉择中进行微调。关于这一点,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例行会议已经明确进行了宣示,央行指出,宏观调控需要继续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边际变化,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逆周期调节,进一步加强货币、财政与其他政策之间的协调,适时预调微调,注重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风险。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这些宣示将成为二季度货币政策的施策基调。
一季度社融等大幅扩张,货币是否过于宽松而面临一定的反向微调?市场出现不同的解读,笔者认为,适度宽松取向的政策基调不应逆转,微调只应针对市场预期不切实际的过度表现而采取行动。央行灵活、相机调控与市场预期博弈是一个动态过程,当市场过度乐观或者悲观之时,反向调节将会启动,从而使市场维持适意的平衡状态(经济增长适度回升的同时能够保持物价水平不过度上升,以及适度充分的就业水平,即可视为合意的平衡状态)。
而激发市场活力促使经济景气复苏、保持资本市场适度活跃、保持汇率稳定,仍将是后续政策调控的题中之义,央行提出了稳健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之间形成“三角良性循环”。这其中,稳定市场预期,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依旧是政策坚守的底线。对资本市场而言,A股新年度借由政策激发启动上行之后,在政策稳增长、促复苏的努力之下,后续推力需要由“分母发力”逐步走向“分子发力”阶段,如此才能走出持续、健康的牛市行情;毕竟,持续好转的宏观、微观经济基本面是行情健康演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