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大战曹操连连中计与公司理智决策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徐叔衡2019-03-25 07:53

在强手如林,竞争激烈,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的重大决策,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甚至生死存亡,不可不察,不可不慎,不可不准。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活生生的事实。在这里,研究一下赤壁大战,号称聪明绝顶、足智多谋的曹操,却连连中计、决策一再失误,八十三万大军倾刻灰飞烟灭的教训,对我们做好这项工作或许大有益处。

囿于定见,不思例外。赤壁大战,这把火能够烧得起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毁在曹操的思维定势上。先是曹操认为,战争中对同一个对手,不可能多次使用同一条计策。曹操已吃了诸葛亮两次火攻,按常规这次该不会再用此计了。这种思维定势,被诸葛亮猜了个透,“吾料曹操虽两番经我这条计,然必不为备。”让周瑜放心使用。随后,曹操又固执地认为,冬天长江一带不会刮东南风。把战船用铁链连成一体,曾有人提示风险,“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他的重要谋士荀攸也赞成这一意见,但曹操根本不当回事,“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这世界上的事情,总会有例外,但曹操脑海里根本就没有这个例外,恰恰就是这个例外,差点要了曹操的小命。

心存介蒂,偏听偏信。曹操统率的青、徐之军,素不习水战,唯荆州降将水军都督蔡瑁、张允久居江东,谙习水战。周瑜暗窥曹军水寨,都大吃一惊,“此深得水军之妙也!”可就是这么重要的二人,在曹操那里却不受待见。曹操任命蔡、张二人为水军大都督、副都督之际,谋士荀攸就说,蔡、张乃谄佞之徒,不能如此重用。操笑曰,“吾岂不识人!止因吾所领北地之众,不习水战,故且权用此二人;待事成之后,别有理会”,心里早就有除掉二人的打算,用他们只是权宜之计。当蒋干带来所谓蔡、张欲结连东吴的信件,曹操想也没想就信了,立马喝武士推出斩之。

人才献计,不加分析。曹操爱惜人才,仰慕人才,听说凤雏先生到来,高兴得不得了,亲自出帐迎入,马上向其问计。这庞统便立马提出,看看军营。本来,军队配置、装备是军事机密,正值大战临近,不能轻易示人。但曹操没有一点警觉,教备马,亲自陪同,先观旱寨,又看水寨,庞统适时地给他送上高帽子,“操大喜”。回到寨中,又置酒共饮,同说兵机,统高谈雄辩,应答如流,“操深敬服,殷勤相待”。这庞统也真厉害,绕个弯子,就把用铁环连锁战船之计说了,“乘此而行,任他风浪潮水上下,复何惧哉?”至此,曹操已完全被套进庞统的连环计,自己还十分高兴,“曹操下席而谢”,并即时传令,唤军中铁匠,连夜打造连环大钉,锁住船只。

虽持疑虑,却不防范。周瑜打黄盖,施行苦肉计,黄盖委托阚泽向曹操献诈降书,曹操当场就有怀疑,于几案上翻覆将书看了十余次,忽然拍案张目大怒,“黄盖用苦肉计,令汝下诈降书,就中取事,却敢来戏侮我耶!”便教左右推出斩之。在阚泽巧舌如簧的辩解下,虽然“改容下席”,取酒待之,后来又收到自己派的奸细的密报,“顔色颇喜”,但仍然“心中疑惑不定”,再派蒋干直入周瑜寨中,探听实信,此事没有下文,但对黄盖的诈降,也没防范措施,致使黄盖借机接近曹寨点火烧船之计得逞。

“劝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番杨柳枝”。公司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慎重对待、认真研究重大决策工作,总结、借鉴自己和他人做决策的成功经验和失误的教训,决策之前广泛做好调研,深入分析公司面临的市场态势,透彻研究竞争对手的动态和特点,虚心听取各方意见,组织专家反复认证,团队成员畅所欲言,勇于发表不同意见,议深议透决策事项,遇有不明事项和反对意见,暂时放一放,把事情弄清楚再做决定,尽量减少决策失误,公司就一定发展更好,更稳健。

责任编辑: 王焕城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