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商业中的寡头竞争格局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陈嘉禾2023-11-25 07:22

陈嘉禾

在2004年股东大会上,有人问沃伦·巴菲特一个问题:“我们在投资时,应该避免什么样的公司?”其实,这是价值投资中最核心的问题之一。让我们来看看,巴菲特是怎么回答的。

回避充分竞争的企业

巴菲特用纺织公司回答了这个问题:“在纺织行业里,我们(巴菲特开过纺织厂)总是去买一些能提高效率的新机器。我们以为提高效率就意味着更多的利润,但是事实恰恰相反,更高的效率从来都没法让我们赚更多的钱,因为所有的纺织厂很快都买了同样的设备。”

巴菲特说:“这就好比站在人群中看热闹,每个人都把脚尖踮起来,最后没人看到更多的东西,但是每个人的腿都很酸。”

巴菲特之所以拿纺织企业打比方,是来自他自己一段惨痛的教训。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原来是一个纺织厂,1955年由原来的哈撒韦工业公司和伯克希尔精纺联合公司合并而来。后来巴菲特收购了这家公司,在纺织厂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今天的商业帝国。在这个过程中,巴菲特饱受纺织行业“内卷”之痛,所以在回答“投资时应该避免怎样的公司”这个问题时,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自己曾经受过的伤。

说句题外话,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公司名字好不好听,和投资业绩好不好,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偶尔有朋友要成立投资公司或者私募基金,问我名字该怎么起,我总是说随便起一个,能在工商注册的时候不重名就好啦,你看伯克希尔·哈撒韦名字怪怪的,但人家投资业绩好,大家不都背得滚瓜烂熟?

寡头竞争格局

有高回报率

言归正传,巴菲特所描述的投资中所需要避免的企业,就是存在充分竞争的企业。那么,怎样的企业会存在充分竞争?我们如何判断企业和企业之间是否存在充分竞争?其中的商业要素有很多,但是有一项指标往往可以用来快速判断企业之间是否存在充分竞争——寡头竞争格局。

寡头竞争格局指的是在一个行业里,并没有许多资质差不多、规模差不多的企业在互相竞争,我们只看到两三个、最多三四个大企业之间竞争,而众多的小企业要么被排斥在主流竞争以外,要么压根不存在。

那么,为什么寡头竞争的格局更容易给企业带来更高的净资产回报率呢?道理很简单,都和企业是否愿意通过降价赢得市场份额有关。

让我们假设有两个市场A和B。A市场中有100个参与者,每个都有1%左右的市场份额。B市场中则只有2个参与者,每个有50%左右的市场份额。

这时候,A市场中的任何一家公司都会发现,只要自己降价,能从别人的市场份额中抢来一丁点,比如再抢来1%,那么自己的市场份额立即就可以扩大一倍,从1%变成2%。那么为什么不降价试试呢?这是A市场中更容易出现降价的第一个原因。

同时,对于A市场来说,由于有100个参与者的存在,市场的信息链条就会比较长:一个参与者降价往往要通过很长时间,才被剩下99个参与者知晓。在这段时间里,率先降价的人已经吃到一口了。

所以,在A市场中,每个参与者都有动力在必要的时候降价,就像人群中每个人都想踮一下脚一样。也就是说,充分竞争的市场有足够的短期动机,去诱使企业打价格战。但是,价格战打多了,企业就不好赚钱。

但是,在B市场,情况则完全不同,这种短期诱导动机是缺失的。

首先,由于每个参与者都有50%左右的市场份额,光靠降价也不可能从对手那里抢来太多,就算抢来5%的份额也意义不大,甚至不能弥补降价带来的原有市场份额的利润损失。

其次,由于市场参与者太少(在我们的模型里只有两个),因此双方往往都盯着对方的定价策略,你降价我就立即降价,让你的降价效果趋近于0。

于是,在这两个因素的作用下,在寡头竞争格局的市场中,企业就不容易选择降价作为竞争策略。而由于企业利润最根本的来源,就在于销售价格和成本之间的差额,因此价格战越少的时候,企业的净资产回报率就会越高。

真实商业中的竞争格局

说完了模型,再来看看在现实商业中,充分竞争和寡头竞争格局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比如,在全球市场中,商用飞机和芯片是两个典型的寡头竞争的行业,原因就在于资本投入太大:不投入上千亿美元根本做不出来,甚至投入了也不一定能做出来。于是,这两个行业的新进入者很少,行业的寡头竞争格局也就此形成。

在商用飞机行业,原来全球只有两个旗鼓相当的对手:波音和空客。现在,中国这个强大的经济体也开始进入这个市场,需要如此巨大资本投入的行业不是中小型经济体所能负担的。不过,即使商用飞机行业有三个市场参与者,也仍然会维持典型的寡头竞争格局。

在国内,家电行业也是一个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原因一方面来自于比较大的资本投入(没有商用飞机和芯片那么大,但是也不少);另一方面在于要在广阔的全国市场形成品牌认知,不是小公司容易做到的。结果,一些龙头企业,比如美的、格力、海尔等公司,就长期保持了高额的净资产回报率。

当然,庞大的资本投入不一定是形成寡头竞争格局的唯一原因,商业中还存在其他的原因,比如港口的天然垄断。

对于港口企业来说,由于重要经济体的海岸线就那么长,天然良港就那么多,同时水运的成本又远远低于陆运和空运,因此对于重要经济体的良港来说,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几乎都不是寡头竞争,而是垄断竞争。不过,也恰恰由于其过于强大的竞争优势,政府一般会对港口公司的定价给出一个上限,否则整个区域经济里的钱要让港口赚走太多了。

不过,在商业中赚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存在寡头竞争格局的行业也永远是少数。相比较之下,存在充分竞争格局的行业则要多得多。

比如,就业门槛非常高、“985毕业生”一抓一大把的证券行业,其实是一个竞争非常充分的行业。在中国共有100多家证券公司,彼此之间在各个业务条线展开充分竞争,包括经纪业务、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在这些竞争中,价格因素往往是很重要的一环。因此,证券行业的净资产回报率也普遍不太高。

实际上,诸如证券行业这样存在充分竞争的行业,在我们的身边举不胜举。菜场里各个摊位之间是极其充分的竞争,便利店和便利店,甚至和超市、线上“小时达购物”之间也是非常充分的竞争,网约车和网约车之间甚至达到了白热化的竞争。

所以,对于商业竞争来说,充分竞争是常态,寡头竞争是异态。如果想要找到长期净资产回报率更高的企业,在茫茫商海中找到存在寡头竞争的商业格局,不失为一个事半功倍的方法。

(作者系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

责任编辑: 刘少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