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工锈带”到“生态绿带” 湖北宜昌破解“化工围江”之困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刘茜2023-11-24 07:00

  三宁化工5G智能中控室  宜化集团新材料科技公司  灯塔广场  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  受访公司 刘茜/供图

编者按:在2016~2023年的近8年时间里,4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先后召开,持续为长江流域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近8年来,沿江省市扎实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本报今起推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系列报道,实探沿江省市绿色发展之路。

见习记者 刘茜

初冬时节,证券时报记者漫步在湖北宜昌新晋的网红景点灯塔广场,广场上一座高32米的白色灯塔静静伫立,江面船舶来来往往。灯塔脚下,曾经的仓库改造成了艺术空间。在这里游玩的人们可能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曾是运输砂石料和煤炭的码头。

宜昌地处长江上、中游分界处,境内长江径流232公里,拥有岸线536公里,是长江重要的生态屏障。

作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第一个产值过千亿元的产业是化工。这个支柱产业曾贡献了全市近三分之一的工业产值,占湖北省化工产值近三分之一,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

然而,和部分沿江城市曾经面临的困境一样,化工产业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也一度让宜昌陷入“化工围江”的环保困局。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视察湖北,首站来到宜昌,提出“首先立个规矩,把长江生态修复放在首位,通过立规矩,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5年过去了,作为“立规之地”的宜昌,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破解“化工围江”之困。连日来,证券时报记者走进宜昌,在保护和发展的辩证关系中,探寻宜昌的绿色发展之路。

四剂药方带来蜕变

宜昌是长江流域最大的磷矿基地,已探明储量占全国的15%、湖北省一半以上。依托丰富的资源和长江水运优势,磷化工业在宜昌勃然而兴,列岸成阵。

然而,“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无序发展,让宜昌陷入“化工围江”的困局。2016年最高峰时,长江宜昌段200多公里岸线上,分布着化工企业130多家、化工管道1020公里以上,最近的化工企业距离长江不足100米。

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三宁化工“)石宝山新材料分公司净化车间主任李小飘,在化工行业工作近20年。回忆起当年的场景,李小飘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老工厂特有的气味会在空气中四处弥漫,码头上繁忙的车辆扬起漫天沙尘。

为维护生态“颜值”,2016年以来,宜昌提出“关改搬转”四剂药方,推动全市134家化工企业“关停、改造、搬迁、转型”,目标是实现沿长江一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清零”。当年底,有40多年历史的宜昌田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田田化工”)率先停产,成为宜昌市实施“关改搬转”的首家企业。

三宁化工正是田田化工的母公司,当时田田化工生产经营状况良好,年销售额近3亿元,利税近3000万元。李小飘说,员工们确实有一些后顾之忧。不过,在政府和企业的安置措施下,一些年轻的熟练工人被安排到三宁化工或者其他化工企业上班,不想离家太远的可以就近转岗,有困难的人员还安排了公益性岗位。

员工的顾虑也曾是企业的顾虑。对于企业来说,关停意味着包括企业固定资产、停产停业等带来的损失,往往以亿元来计。新旧动能的转换不是简单的物理位移,更需要整体布局的优化升级。

2018年初,宜昌市出台化工产业绿色发展规划,对现有的10多个化工园区实行分类整治,在南北两岸分别打造两个千亿级环保化工园区——宜都化工园、枝江姚家港化工园,对不符合长江大保护要求、不符合产业要求、安全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实行一票否决,确保入园的项目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5年来,宜昌134家化工企业的“关改搬转治绿”任务基本完成,全市精细化工占化工产业的比重由18.6%提高到40%以上。与此同时,长江干流宜昌段出境断面总磷浓度较5年前下降近六成。

腾笼换鸟带来革新

在对宜昌化工产业的调研中,记者深切感到,“关改搬转”既是国家战略发展的主动需要,也是企业“脱胎换骨”的重大机会。在宜昌回答“发展什么样的化工”这个命题时,企业正重构竞争优势,向高端化、精细化、循环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发展。

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宜化集团”)是宜昌市市属重点国有企业,控股一家上市公司湖北宜化,被誉为“宜昌工业长子”。

“企业要扛起‘宜昌工业长子’的责任,将沿江化工厂关改搬转摆在首位。”宜化集团田家河工业园区指挥长刘晓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关改搬转”是推进“长江大保护”的具体行动,也是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

在承接沿江搬迁项目的田家河新项目现场,记者看到,当地政府为宜化集团预留了近5000亩用地,并已完成产业规划及空间布局。一座座塔架林立,工程施工如火如荼。生产装置的升级带来了效率的大幅提升。刘晓介绍,以总投资约36亿元的氨醇项目为例,因采用更为先进的水煤浆气化技术,综合成本大幅下降。

“2025年完成搬迁,预计总投资达到250亿元。”刘晓表示,搬迁不是简单地复制,而是力求技术迭代、产业升级,借搬迁实现腾笼换鸟。在这个过程中,集团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聚焦基础化工、精细化工和新能源等领域。同搬迁前相比,全部投产后年产值翻番,达到350亿元;年实现利税大幅增长,可达到30亿元。

不仅是宜化集团,一批批企业在阵痛后找到新的方向和支撑点。据统计,宜昌绿色化工产业链去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02.5亿元,同比增长29.1%,成为宜昌首个产值突破1500亿元的产业。

在传统化工产业“离江而去”时,宜昌依托丰富的磷矿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构建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谋划建设世界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和核心基地。目前,宁德时代、山东海科等一批行业巨头纷纷“重仓”宜昌,一条涵盖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的产业链正加速形成。

目前,宜昌在建(拟建)亿元以上新能源新材料项目超过60个,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在建磷酸铁锂电池产能达70GWh。预计到2025年,宜昌引进和培育产值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将达到8到10家,带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上下游规模突破2000亿元。

科技创新带来突破

对于磷化工产业来说,无论如何转型、怎样升级,都面临着一个绕不开的“世界性难题”——磷石膏治理。

不过,在宜昌长江岸边的一些生态小公园里,记者实探发现,不管是脚下的步道,还是两侧的花坛,都是以磷石膏为原材料制作而成。离公园不到10公里的湖北三峡实验室磷石膏综合应用中心,经过无害化、改良处理的磷石膏,更是变成了种植植物的土壤,让楼间花园内绿树成荫。

磷石膏是湿法磷酸生产的主要副产物,每制取1吨磷酸约产生5吨磷石膏。数据显示,我国累计堆存量达8.7亿吨,每年新增8000万吨。大量磷石膏以未处理的状态在磷石膏库中堆存,是长江生态环保治理的“老大难”。

自主创新,寻求一条磷石膏综合利用科技路径,是当前磷化工产业最迫切的问题之一。

上文提到的湖北三峡实验室,正是由宜昌联合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武汉工程大学、三峡大学等10家单位共同组建。今年3月,三峡实验室宣布两项磷化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启动,其中一项便是解决副产品磷石膏消纳问题。

对于企业而言,“中端提级”成为制胜市场的密码,通过科技研发和技改投入,以升级产品形态和技术含量。

以往,面对每天产生的5000多吨磷石膏,三宁化工以每吨30到50元的价格倒贴给下游企业,请他们帮忙处理。现在,三宁化工用水洗法实现了磷石膏的无害化处理,使其成为高档建材的原材料。三宁化工正计划与一家建材企业建立产线,可以消化掉50%的磷石膏。

在搬迁过程中,宜化集团也为新园区配套了总投资28亿元的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将磷石膏综合利用打造成循环经济产业。刘晓说,一期项目预计明年4月投产,二期于2025年11月投产,首期项目预计年产值5亿元。

不止磷石膏处理,创新要素流淌在宜昌更多企业的血液中。

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全国最大的磷化工企业兴发集团近年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开发微电子新材料、有机硅新材料、新能源等高端产业技术。

在兴发集团的产品展厅,相关负责人举起一款装在玻璃瓶中的黑色金属光泽晶体,向记者介绍,相比一吨2万多元的普通黄磷,一克黑磷的市场价就达到了5000元。

“黑磷应用研究及产业化正围绕着光传感芯片、贵金属催化剂、新能源负极材料等领域开展。”上述负责人说,目前已建成100公斤级黑磷放大试验装置并实现稳定运行,正聚焦解决黑磷廉价制备与高质量晶体薄膜制备瓶颈。

化学产品从按吨卖到按克卖,让企业明白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才有竞争力。在微电子新材料领域,兴发集团研发的D蚀刻液、E蚀刻液、多晶硅蚀刻液等新产品,为芯片国产化提供配套,成为此类产品的唯一国产供应商;在有机硅新材料领域,兴发集团主导和制定气相法二氧化硅国际标准,建成目前国内产量最大、规格最高的连续化有机硅微胶囊生产线。

生态保护深入人心

岸上,沿江企业全部腾退;水中,伸向长江的所有排污口都“管起来”。宜昌市有长江、清江流域的入河排污口1973个,为“湖北省之最”。宜昌的治江故事,还在继续。

驱车行驶在姚家港化工园,相关负责人指着路边一排多层的空中管廊向记者介绍,新建污水、物料等管道全部上空中管架,实现一企一管,管道中安装有实时监测的流量计,有效避免管道在地下跑冒滴漏。

经过企业预处理的废水,通过这些管网统一收集到园区配建的城西污水处理厂,再经过10多个环节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一级A标准。在城西污水处理厂与排水口相通的循环水池里,记者看到,一群红色锦鲤正在欢畅游动。

从园区到企业,生态保护逐渐深入人心。在三宁化工石宝山新材料分公司5G智能中控室,记者看到,各产线运行及产品工艺的动态指标,实时显示在一块长达35米的大屏幕上。员工们坐在电脑前,紧盯操作界面和实时数据。

湖北山水化工有限公司也有类似的中控室。运营管理服务平台上,全方位园区安防、可视化指挥调度、全自动检测装置等平稳运作。其中一块屏幕上,通过可穿戴设备,可以实时看到巡检人员定位和所处环境状况。

“传统化工行业生产流程繁琐,一个小隐患就可能酿成重大安全事故,引发环保风险。”山水化工生产副总经理井耀文向记者介绍,5G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化工园区,真正确保了管理的动态化、智能化和实时化。

记者从姚家港化工园区了解到,近年来,30多个不符合安全环保要求的项目被“一票否决”。为提升源头治污能力,园区还聘请多位环保领域专业人士,担任 “环保管家”,为企业各生产环节“把脉问诊”。

2022年,长江干流宜昌段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16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宜昌市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宜昌今年需要完成的长江大保护十件大事之一,便是基本完成长江、清江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

随着岸边化工厂的全面腾退,宜昌25公里的滨江绿色廊道全线贯通,长江大保护带来的红利,正在惠及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

李小飘说,他还经常到田田化工的旧址去看看,江滩上的土壤经过修复、回填、平整,种上了花草。曾经的化工小镇,正在变成美丽的花园。

记者在宜昌采访时,碰到了不少操着外地口音的游客。有游客感叹,宜昌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在这里让人感受到与自然共呼吸的畅快。

责任编辑: 王智佳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