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言高铁投资无效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韩和元2023-11-23 07:01

韩和元.jpg

【和而不同】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指出,“其他任何事情都取决于道路,它们要么是道路创造的,要么是以道路为条件。”

韩和元

近期,有关中国高铁建设问题,又成了一个热点话题。许多论者甚至得出结论:“高铁建设已经是过度基建、无效基建的重灾区。”其所忧心的是,当前的高铁建设可能出现过度投资、过度负债问题。

事实上,这是一个周期性话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早于2019年1月,一篇由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赵坚所撰的《谨防高铁灰犀牛》,就一度在互联网上刷屏。赵坚认为,世界最大规模的中国高铁网络和过低的高铁运输密度(运输收入),预示着重大金融风险。继续进行的大规模高铁建设,将给中国铁总和地方政府,造成更加巨大的债务负担,进而成为撞击中国经济的灰犀牛。

就上述观点,我的看法是:中国的高铁建设确有趋于泡沫化的倾向,如果中国经济仍是由“铁公基”建设驱动,未来出现高铁债务危机,进而成为撞击中国经济的灰犀牛也是必然。毕竟铁路建设有边际,不可能无限扩张,一旦建设趋于饱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也将难以为继。但同时我们也须注意到的是,这种泡沫化并非一无是处,美国铁路建设大狂潮的经验,就证实了这点。

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太平洋铁路法案》,以此为起点,其后30年时间里,包括圣菲铁路、南太平洋铁路在内的数条铁路线路相继建成。到1900年时,美国的铁路总里程已高达30.5万公里。

正如前面提及的,铁路的需求量是有边际的。到1893年,随着大北方铁路完工,铁路趋于饱和,铁路修不下去了,美国的经济随之衰退,这便是1893年大恐慌。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1862~1893年美国铁路建设狂潮,是与美国崛起完全同步的。正是这30年里,美国完成了从彻底的农业国,向一流工业国的转型;也是于该时期,美国经济实现了对西欧国家的全面超越。

事实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菲什洛(Albert Fishlow)就高度评价铁路对美国经济的带动作用,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美国国内交通运输》一文里,他这样写道:“铁路的出现节省了成本,从而获得了高于利率的社会收益。”

铁路为美国带来了哪些社会收益呢?美国经济史学家罗斯托(Walt Whitman Rostow)做了回答。在《经济增长的阶段》一书里,他这样写道:“对于经济起飞而言,或许至关重要的是铁路的发展,它带动了现代煤炭、钢铁和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许多国家现代基础工业部门的增长,都可以直接追溯到兴修尤其是维护重要大型铁路系统的需求。”

有学者测算过铁路中铁轨、设备及维修对于铁的总需求量。这些研究表明,19世纪50年代之前,铁路的贡献很小。1840-1850年,铁路消耗的全部铁量仅占美国国内生铁产量的7%,到了1856年至1860年,这一比例则开始上升。相对的增长结果更能说明问题,19世纪40年代,铁路的需求变化吸收了供给增长的17%。而50年代,这一数字则超过了100%。到1860年,轧制的铁轨占全部轧制铁产品的40%以上。铁轨厂是当时美国最大的工厂,并且发挥着技术带头人的作用。相较于战后,战前的这波繁荣还仅仅只是前奏而已。1867年至1891年,铁轨包揽了全年50%以上的酸性转炉钢产量。同样,设备及维护也供不应求,铁路对钢铁工业的影响可见一斑。

除钢铁外,罗斯托还固执地认为,美国的机械制造业也是铁路发展的产物。只是与逐渐满足铁轨需求的钢铁生产者不同,美国的机械生产者很快就满足了铁路的全部机车、车厢的要求。

同时,为了克服可能出现的铁路维护问题,各家铁路公司纷纷建立了相应的研发机构。同时,为减少维护成本,在总结前期开发经验的基础上,从1860年之后,各铁路公司更是安装了标准化的设备,在新的开发项目中更是贯彻了工业精神。

铁路的影响,显然远不止于此。正如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所认为的,“其他任何事情都取决于道路,它们要么是道路创造的,要么是以道路为条件。”正是由于铁路,激发了大量其他产业。除增加了煤、钢铁、机械和以石化工业为基础的润滑油与燃料的使用外,还有成百项创新涌现,既有大的也有小的。商业则以跳跃式的速度向前发展,一大批新商品涌向全国市场。此外,由于铁路的缘故,还在整个美国创造了各种规模的新社区,从小的交叉点到巨大的新工业中心。

就这段历史,美国传记作家麦克劳(Thomas K. McCraw)曾满怀诗意地写道:“芝加哥是铁路的一个孩子,奥马哈、沃思堡、丹佛和其他成千上万个小城镇也是如此。”事实上,菲什洛也注意到这一点:“到19世纪90年代,一个庞大的铁路网把美国各区域联系为一个整体。随着如此廉价和快速的交通运输网的出现,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出现了。”

从这段历史可见,如单从铁路这一行业来看,当时的泡沫化无疑是个巨大错误,事实上后来它也确实成了撞击美国经济的灰犀牛;但其带动效应更不应为人们所忽视。正是由于铁路建设的大跃进,带动了美国的钢铁、采矿(煤)、机器制造等产业的大发展,美国也由此从彻底的农业国蜕变为工业国,并在经济体量上全面超越西欧。

对中国的高铁,何尝不应作如是观呢?!正是基于此,本人认为,将高铁简单视同为无效投资,是颇值得商榷的。

(作者系广州经济学者)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 王智佳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