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下称《公报》),2022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84.2亿,与上年基本持平。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继续增加,到2022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达到1032918个,比上年增加1983个。2022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二孩占比近四成。此外,《公报》显示,我国政府投入不断增加,医疗卫生资源提质扩容,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健康中国建设稳步推进。
《公报》显示,我国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继续增加。到2022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达到1032918个,比上年增加1983个。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975.0万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21年的6.70张增加到2022年的6.92张。2022年,全国医院病床使用率71.0%,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9.2日。
卫生人员总数上,《公报》显示,2022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1441.1万人,比上年增加42.5万人。与上年比较,卫生技术人员增加41.4万人。2022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3.15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3.71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为3.28人,每万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6.94人。在村卫生室工作的人员136.7万人中,执业(助理)医师和持乡村医生证的人员114.1万人。
卫生总费用方面,《公报》显示,2022年全国卫生总费用初步推算为84846.7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占28.2%;社会卫生支出占44.8%;个人卫生支出22914.5亿元,占27.0%。人均卫生总费用6010.0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7.0%。
2022年,医院次均门诊费用342.7元,次均住院费用10860.6元,日均住院费用1186.5元。其中,医院次均门诊药费130.3元,占次均门诊费用的38.0%,比上年(37.5%)增加0.5个百分点;医院次均住院药费2640.5元,占次均住院费用的24.3%,比上年(25.1%)下降0.8个百分点。
基层卫生服务上,《公报》显示,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到2022年末,全国共有县级(含县级市)医院17555所,乡镇卫生院3.4万个,村卫生室58.8万个,全国县级(含县级市)医院诊疗人次13.5亿,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12.1亿,村卫生室诊疗人次12.8亿。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6448个,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人次6.9亿,社区卫生服务站诊疗人次1.4亿。
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方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从2021年的79元提高至2022年的84元。2022年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健康管理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为12708.3万。2022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12.3亿,比上年增加0.2亿人次。
在人口发展和妇幼健康方面,《公报》指出,2022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二孩占比为38.9%,三孩及以上占比为15.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1。
2022年全国托育服务机构总数7.57万家,提供的托位数362.4万个,全国千人口托位数2.57个。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两项制度”共投入资金278.0亿元,比上年增加37.5亿元。
在妇幼健康方面,2022年我国孕产妇产前检查率97.9%,产后访视率96.5%。与上年比较,产前检查率和产后访视率均有提高。2022年全国住院分娩率为99.94%,基本实现全部住院分娩。
2022年全国共为816.2万名计划怀孕夫妇提供免费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平均达91.8%。筛查出的风险人群全部获得针对性的咨询指导和治疗转诊等服务,落实了孕前预防措施,有效降低了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